目录
画坛名家
气韵生动得真趣——读德公山水陈国安;1-5
美术理论研究
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王作川;6-8
古代绘画中屏风自然风景图像意义探究邬楠;9-11
中国画中的“空白”探究周晴;12-14
材料色彩介入下的当代中国画研究聂吉祥;15-17
关于国画花鸟写生的思考与探索薛敏;18-20
山水画构图中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探究何毓;21-23
当代语境背景下的中国写意花鸟画构图形式探究张建明;24-26
“气韵生动”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表现周月;27-29
中国油画中的写意性研究汪梦洋;30-32
中国水彩画中的人文精神表现研究高杨;33-35
探析撞水撞粉法的特征王姝文;36-38
没骨花鸟与当代山水的交融刘梓祺;39-41
论综合材料对当代水彩发展的促进作用刘云易;张军;42-44
中国美术研究
汉唐绘画仕女形象之演变邵世缘;45-47
宋徽宗《唐十八学士图》的空间营造探究梁舒;48-50
论北宋《听琴图》中的多维空间吴岩;51-53
廉布与《胡人相马图》研究戴闻捷;54-56
《傀儡婴戏图》作品考释陈磊;57-59
赵孟頫《鹊华秋色图》的空间布局岳硕;60-62
探析苏六朋《簪花图》的题材来源与叙事寓意关羽辰;63-65
青藤白阳的花鸟画造型比较徐东慧;66-68
新文人画之“俗”——以黄永玉与朱新建为例余彦沁;69-72
何家英《舞之憩》的艺术表现研究梁杉;73-75
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探析王惠宁;76-78
西方美术研究
中国传统美术对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影响分析李树信;79-81
新印象主义的默剧大师——修拉李梦梦;张军;82-84
莫兰迪静物画的空间形式与绘画意境研究樊玉洁;85-87
作为情感象征的“物”——关于尤恩·乌格罗静物画的思考段兴民;88-90
美术教育
融媒体视域下美术教育发展趋势论闫庆来;李宁;91-93
主题性创作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推进与价值刘洪涛;94-96
线上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发展——以中国工艺美术教学为例阎静怡;97-99
国画技法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探究许云芳;100-102
美术教学中写生的价值及方法探究易扬扬;103-105
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改革路径研究纪悦琪;106-108
基于超星“一平三端”的混合式美术理论教学改革刘恩芹;李西臣;109-111
美术广角
乡村题材版画“本土性”创作考究——以董其中作品为例王军;黎格兰;112-114
云南马关县阿峨新寨农民版画现状及发展探究王亚桐;115-117
构成在壁画中的应用研究——以敦煌壁画和龟兹壁画为例王钟媛;118-120
书法研究
书法线条对中国画的影响张绫琦;121-123
逸笔:一个艺术技法的美学考索舒纲旭;124-126
佳作欣赏
李美玲作品李美玲;127
吴韵怡作品——蜕变吴韵怡;128
张红燕作品张红燕;129-130
李峥作品李峥;131
郭星星作品郭星星;132
葛淑杰作品葛淑杰;133
丁媛媛、刘阳、任旭敏、伊晨作品丁媛媛;刘阳;任旭敏;伊晨;134
杜沐之、王雨心、李梦作品杜沐之;王雨心;李梦;135
莫雅斯、谭晓童、倪佳敏、林桂容作品莫雅斯;谭晓童;倪佳敏;林桂容;136
郑述明作品郑述明;137
刘晓媚、张悦、张梦迪、吉婧作品刘晓媚;张悦;张梦迪;吉婧;138
付海兰、王丽作品付海兰;王丽;139
罗静作品罗静;140
刘贞良作品——“猫”系列布面油画刘贞良;141
陈铭铭、刘子菡、孙艺、王霄琼作品陈铭铭;刘子菡;孙艺;王霄琼;142
周伟、吴洁、万云祥、陈张谷子作品周伟;吴洁;万云祥;陈张谷子;143
李琳莎、李越、张宇丹、黄慧慧作品李琳莎;李越;张宇丹;黄慧慧;144
伍玥茗、许丽敏、郑培钿、罗佳作品伍玥茗;许丽敏;郑培钿;罗佳;145
张隽作品
张隽;146
李蕾作品
李蕾;147
舒伯平作品
舒伯平;148
彭荟作品
彭荟;149
卢海永作品
卢海永;150
耿伟伟、王雯、张玉婷、董莹莹作品
耿伟伟;王雯;张玉婷;董莹莹;151
王莹、陈梦圆作品
王莹;陈梦圆;152
冯浚泓作品
冯浚泓;2
刘强画廊——刘强作品
刘强;153
雅园寂水正月雪
李超德;1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