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画坛名家
深感生活无处不美王华超;1-5
美术理论研究
中国油画的西化与写意传统的互为存在性浦捷;罗时通;6-7
泼墨人物画与西方油画题材人物探析杨振东;杜永刚;8-9
云南风俗画的艺术环境变迁字艳芬;10-11
探析赵孟頫“书画同源”思想王秀金;12-13
中国画论中的“形神论”探析孙继超;14-15
绘画中的“蒙太奇思维”探析刘爽;16-17
以“六要”论探析绘画创作如何度象取真谢倩茹;18-19
艺术创作的当下状态透析——以绘画创作为例王悦竹;20-21
沉潜与突破——新工笔花鸟画风格研究梁根瑞;宋丽荣;22-23
林风眠艺术风格对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启示卢秋羽;24-25
现代水彩画的写生创作与构图特点探析刘禹希;26-27
当代肖像油画创作题材的思考黄炳珠;28-29
同质异构心理距离对综合材料绘画之美的实现王肇兴;30-31
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探讨魏强;32-33
中西方油画中的线条——以潘玉良和席勒为例马雪洋;34-35
苏州现代版画发展史探析张一弛;36-37
梁楷与卢西安·弗洛伊德司晓玥;38-39
中国美术研究
元代山水画意境品格研究赵丽娜;40-41
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探索高楠;42-43
岭南画派对水彩画技法的借鉴和吸收王菲;44-45
中国写意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微探张点宇;46-47
中国当代传统山水画图式创新研究陈聪;徐辉;48-49
关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色彩审美的思考张水平;50-51
论当代工笔画中对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继承——以何家英作品为例付子畅;52-53
基于当代审美情趣谈国画人物的艺术创作徐剑;54-55
探析黄河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国家意志闫羡文;56-57
国画创作核心素养探究赵京;58-59
中国画写生研究宋寅帅;60-61
关于临摹花鸟画的思考——以梅兰竹菊题材作品为例崔钊溯;62-63
古典油画中的写意精神探索骆应峰;64-65
许道宁《秋江鱼艇图》研究杨敏;66-67
探析郭熙《早春图》的艺术特色殷艺萍;68-69
南宋画家马远绘画的艺术境界李杰;70-71
论恽寿平花卉写生之极致沙沙;72-73
黄宾虹“金石入画”的笔墨法则研究杨巧玉;74-75
姚建华写实水彩画探究秦源;76-77
西方美术研究
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丁艺潼;78-79
从《窗前读信的少女》看维米尔的光影特点李瑞鹏;80-81
论阿维格多·阿利卡绘画风格之美李林轩;82-83
美术教育
高校漆画教学中色彩语言的把握陈果;84-85
高校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回顾与现状思考杜许灿;荆宜鸽;86-87
高校美术教学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策略吴云雪;88-89
规则与完美——法国素描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尹霄;90-91
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姜嘉文;92-93
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沈利;胡飞鹏;94-95
“共创”模式下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——以绘画专业为例李瑾;96-97
探析当下公共美术馆如何践行美育教育功能侯放;98-99
传统书画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研究郑万明;王宪玲;100-101
大学书法教育中的文化传授杨舒琪;102-103
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书法教育功能探析侯庆志;104-105
大学书法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白雪滢;106-107
篆书在大学书法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乔昕;108-109
“七融入”书法课堂教学改革及实践——以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为例邹志高;110-111
高校书法教学要点探析——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“三笔字”课程为例李萌;112-113
书法研究
清代海派书家装饰化书法研究赵凝;代晴;114-116
吴昌硕书法美学研究杨迎;117-118
美术广角
民族艺术元素与中国画创作发展的互助性研究——以黑龙江省俄罗斯族文旅活动为例韩春雨;司维;119-120
屏风绘画的艺术探讨张钰晗;121-122
敦煌岩彩的探索之路彭文佳;123-124
河南古代建筑壁画复制、复原的重要性刍议邢彦超;125-126
上海美专第一届成绩展览会研究刘梦雨;127-128
佳作欣赏
吕华斌作品吕华斌;129
陈成亮作品陈成亮;130
宗喻纹作品宗喻纹;131
安若瑶作品安若瑶;132
隆咏梅作品——牡丹绝色三春暖隆咏梅;133
重构白昌龙;134
粉任远;134
无声苏科科;134
初秋的晨辛明明;134
动力株洲陈洁;135
它潘俊宇;135
云卷宗可丽;135
松·氤余芳;135
“蕉”建筑叶镒华;136
汴兴汤包王亚慧;136
蟹赵纪蔚;136
徐思田作品徐思田;2+138
《美术学刊》书画名家集锦3-4
征稿启事5
刘强画廊——刘强作品刘强;1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