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画坛名家
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——苏金成绘画品评王雪峰;1-5+147+138
美术理论研究
论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精神张敏;叶琦;6-7
由“理”到“心”——郭熙和韩拙“三远法”的比较研究林乐帆;8-9
中国古代书画史上的临仿情结探究吕启昭;10-11
谈工笔画的写意性路璨;12-13
人物画创作中的“主题性”创作研究翁志实;14-15
由古及今——写意人物画艺术表现的多样性探索钟宛妮;16-17
工笔重彩技法中迹象论的体现探析戚月;18-19
素描暗部中的形式语言探析张浩轩;王相生;20-21
关于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段堪煌;22-23
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探析邱俊熔;24-25
探索中国油画中的“留白”胡新;26-27
中西传统人物画比较许陈岑;28-29
《石门鱼》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晏斯宇;赵泽浩;30-31
中国美术研究
探析造成宋代绘画繁荣的文化因素李杰;32-33
论南宋山水画的审美风格张浩钇;34-35
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闫若楠;36-37
探讨艺术商品化背景下中国美术的发展于洋;38-39
俄式建筑元素融入中国画创作发展研究——以黑龙江省为例卢珊;杨子勋;40-41
以南阳古镇为题材的写意山水创作——《写意南阳》潘迪彤;吴丹萍;42-43
论任惠中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刘春雨;44-45
盛清金农绘画题跋与经营位置的互动蒋超凡;46-47
潘天寿花鸟画中的“变”张继霞;48-49
“徐蒋体系”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张娟;50-51
郑乃珖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现胡颖琪;52-53
论易元吉绘画艺术风格与成因凌斐然;54-55
毛焰的绘画风格形成探究季聪琳;56-57
关于我国美术理论“自主性表达”的研究文雪梅;张瑜;58-59
西方美术研究
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色彩的对比研究——以莫奈、修拉为例刘美言;60-61
绝对精神——塞尚绘画艺术主题解析刘燕亚;62-63
塔马约绘画色彩研究郑嘉雯;64-65
黑白画映——从安德鲁·怀斯的作品中学习黑白灰表达王嘉妮;徐延萍;66-67
绘画空间和主题在大卫·霍克尼作品中的体现谢君怡;68-69
雷蒙·马松的风景主题作品探析陈瑛;70-71
美术教育
数字媒体视域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宋书魁;72-73
对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的思考李莹莹;74-75
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林超;76-77
高校传统美术教育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龙超;78-79
高校美术创作导向及多元化人才培养杜媛;80-81
京津冀联合培养高层次水彩画创作人才策略研究詹旺;郑向东;宋丹;周媛媛;82-83
地域性在高校美术写生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王义辉;84-85
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任思禹;86-87
高校美术学专业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杨盟;88-89
“双创”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实践王吉利;90-91
师范类高校美术学毕业创作教学改革探索梁洁;92-93
美术博物馆的教育问题及反思吴娜;94-95
数字影像在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实习中的应用研究李泽萍;96-97
书法研究
《元嶷墓志》书法艺术考略田田;98-99
《西狭颂》与《郙阁颂》的比较研究宛江梅;100-101
王羲之书风探析刘雯;102-103
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李宝勇;104-105
书法艺术中的侧锋技法分析于颍;106-107
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路径李杨;108-109
美术广角
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方式分析张哲;110-111
中国画表现手法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孙鹏;112-113
五台山冶山寺壁画绘制年代考郭玲;114-116
岩彩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研究叶欣怡;117-118
材料性绘画中有色基底的制作和材料特性探索林增玲;119-120
佳作欣赏
景韶佳作品景韶佳;121
何佳作品何佳;122
李震作品李震;123
刘光亮作品刘光亮;124
许珂作品许珂;125
安娜作品安娜;126
杜宗朝作品杜宗朝;127
锦鲤孙真;128
小张水彩小像王涵涵;128
冯艳红作品冯艳红;129
郑威作品——庚子写生郑威;130
肖丹作品肖丹;131
石川安作品石川安;132
纺织武婧茹;133
燕衔春风赵云峰;134
公园一角白昌龙;134
废弃工厂系列杨晓超;134
9号机车库夏正;134
礼佛舞伎,乐现千年卢佳玉;135
敦煌莲花纹服饰关岳阳;135
敦煌定若远,一信动经年吴姊宣;135
千丝万缕忆敦煌郭佳涵;135
庆余年杨双;136
迹王柏力;136
窥李芷瑜;136
小满蔡安颐;136
《美术学刊》书画名家集锦3-4
美术学刊征稿启事5
刘强画廊——刘强作品刘强;137